北京顺义区密接者行程轨迹公布
〖壹〗、密接1:男,39岁 ,现住顺义区某小区 。10月24日与某确诊病例在某活动现场有近距离接触史,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已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医学观察。10月24日从活动现场自驾回顺义家中 ,乘坐电梯回家,随后下楼遛狗,其间未与任何人接触。10月25-26日自驾车往返于工作单位(大兴区)和顺义住家 。10月26日晚之后一直居家未外出。
〖贰〗 、据初步流调,2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行程轨迹基本一致。4月18日 ,13:30左右,两人自驾车前往顺义区金街华联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14:10左右,在地下一层的“蜜雪冰城 ”和“虾小士”购物;15:00左右 ,自驾车到减河公园游玩;17:00左右,自驾车返家。
〖叁〗、月29日下午,顺义区疾控部门发布通报 ,该区新增4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均为集中隔离管控人员,是27日、28日通报阳性人员的密切接触者 。
〖肆〗 、顺义区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均为集中管控的密接人员。确诊病例1:现住顺义区高丽营镇南王路村。4月6日,作为京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今天凌晨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并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
〖伍〗、月10日 10:00左右,执飞CA1315次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 17:00,顺义区李桥镇苏活小区兰州拉面 17:20 ,执飞CA1316次航班从广州飞往北京 。
〖陆〗、确保自身健康状况。如果被判定为次次密接:需要进行居家隔离,遵循当地防疫政策 。实行“三天两检”,即在72个小时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每次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居家隔离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上报社区。上报时要如实提供行程轨迹 ,不得隐瞒,以免造成传播风险 。
密接人员判定标准
在工厂企业中,同班组 、同车间、同办公、同宿舍人员 ,共用设施的人员,与感染者有直接接触的到访人员判为密接;其他到访人员判为一般接触者;厂区其他人员判为一般接触者。
疫情密接人员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在一个房间内的人员,例如夫妻 、父母与孩子等 ,会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在办公室、教室等室内空间内有近距离接触的同事、同学,也属于密切接触者范畴 。
判定总则(一)基本原则同住 、同吃、同行、同事 、同学、同乘、同伴 、同游、同工、同厕、同就医的接触人员均应判为密接。(二)时间节点为确诊病例首次出现症状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检测阳性采样前4天,至被隔离管控时间。
判定密切接触者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 、护理服务者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车间、班组 、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密闭环境下共餐 、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密切接触者
〖壹〗、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的过程中 ,也要判断是否出现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比如说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疼痛 ,或者是出现乏力,出现周身疼痛等。对密切接触者来说也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者是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如果在隔离期间都是阴性 ,而且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呼吸道方面的症状,就可以解除隔离,和正常人一起生活。
〖贰〗、向相关部门如实报告自己的行程和接触史: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与患者有过接触 ,或者收到相关部门的调查通知,应如实报告自己的行程和接触情况 。配合专业人员的调查:专业人员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接触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叁〗、微信端操作:在微信中搜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 ,进入服务页面,点击“查自己”选项,完成实名认证登录后,即可查询个人是否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同乘公共交通工具。请注意 ,此服务仅用于查询本人信息,无需输入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查询结果仅供借鉴 。
什么叫密接和次密接
〖壹〗 、密接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2天 ,或无症状感染者采集标本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次密接者是指从密接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首次接触,到被隔离管理期间 ,与密切接触者有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贰〗、次密接的定义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即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的第一次接触开始,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 ,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叁〗 、密接指的是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近距离接触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群。次密接指的是与密接者在首次接触之后至该密接者被实施隔离管理期间,与之有过一定距离接触但同样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群。
〖肆〗 、密接者:指的是与疑似病例以及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开始有过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群 。
〖伍〗、次密接者: 定义:次密接者是密接者的密切接触者 ,即在密接期间与密接者有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接触时段:从密接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首次接触到被隔离管理期间。 接触方式:同样为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
〖陆〗、密接是指与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次密接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 、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 ,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跟红码的人在一起会变红码吗?
跟红码的人在一起不一定会变红码 。具体情况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定:如果红码人员属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近14天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那么与其密切接触过的人就会被判定为密接或者次密接,此时健康码就会变成红码。
接触红码的人有可能会变红码。具体是否变红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健康码有可能会变成红码 ,并需要隔离及进行核酸检测 。如果是时空伴随者:即与红码人员有过近距离的时空交集,但并未直接接触,健康码可能会变成黄码。
有可能会。一般情况下 ,健康码变为红码属于是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高风险人群或者是来自高风险地区,而接触红码的人就有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或者次密接触者,尤其是和红码共同居住 、生活或工作的人 ,所以和红码人员接触后健康码也可能会变色 。
和红码接触不一定会变红码。如果接触的红码人员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例以及来自于高风险地区的话,那么接触者的健康码会变成黄码,而不是红码。黄码人员需要戴好口罩 ,禁止出入公共、娱乐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及时地上报给所在地社区 、单位,做好个人的居家隔离与核酸检测。
和红码接触可能会变红码 。健康码变红码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高风险地区人员:在近14天内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或者在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4小时的人员,健康码可能会变红。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被判定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健康码会立即变红 ,并需要立即进行隔离。
健康码在什么情况下会变红码 在近14天内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或者是在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4小时的人员 。被判定为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这类人员要立即进行隔离。正在实施隔离观察还未满14天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密接者隐瞒不报什么责任
〖壹〗、密接者隐瞒不报的责任如果认为他人瞒报病情或行程流调信息的,可以选取向公安机关报警 。隐瞒病情 、瞒报行程信息(尤其是重点地区旅居史)、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 ,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处警告或者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贰〗、不行,不得隐瞒 。缓报,谎报旅行史密切接触史 ,办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如有这些行为之一的要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个人健康 ,旅行史,密切接触史等相关信息 。阻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叁〗 、首先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 ,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其次承担行政责任 。
〖肆〗 、不报备行程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和执行各级人民政府或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对不配合隔离及未经批准自行解除居家隔离措施的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伍〗、如果是故意隐瞒,可能会被拘留承担法律责任 。按照规定故意隐藏行程 ,或是晚几天向当地政府或者不向当地社区报备,一旦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导致大批人隔离或感染新冠病毒 ,这是触犯法律的严重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和经济损失的责任。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规定去做。
本文来自作者[问蕾]投稿,不代表跎岱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tuodai.cn/zlan/202508-1542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跎岱号的签约作者“问蕾”!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排查青岛确诊病例密接者5人(青岛密切接触者轨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跎岱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北京顺义区密接者行程轨迹公布 〖壹〗、密接1:男,39岁,现住顺义区某小区。10月24日与某确诊病例在某活动现场有近距离接触史,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已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医学观...